永續議題
榮創能源關注全球氣候行動相關趨勢,配合政府淨零轉型目標 。因此,榮創能源在2024年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框架,建構治理架構,將氣候變遷風險納入風險管理之範疇,將氣候變遷風險議題納入ESG重大主題與公司經營策略結合,透過分析政策與法規、市場與科技的轉變、商譽及實體等面向之風險與機會,發展調適及減緩策略,揭露氣候變遷相關財務資訊,展現我們面對氣候風險的韌性與應有的責任及策略,提升與利害關係人間的溝通。
氣候相關資訊執行情形
面向 | TCFD 建議揭露項目 | 本公司回應舉措 |
治理 | 董事會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監督情況 | 本公司氣候相關風險監督及治理最高責任單位為董事會,核定風險管理政策與相關規範,審計委員會負責監督及確保風險管理之執行,向董事會報告氣候風險管理結果。每年第四季監督當年度推行成果與下一年度的工作計畫。 |
管理階層在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角色 | 風險管理小組由各權責單位主管擔任,負責氣候風險辨識、衡量與控制之規劃。公司治理主管規劃、主導及督促風險小組之氣候風險辨識、衡量、控制及監控,並向審計委員會報告。氣候風險管理由風險管理小組進行討論及評估,氣候變遷相關決議再由公司治理主管向高階管理階層報告執行績效及所需的改進建議。每年第四季向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呈報當年度推行成果與下一年度的工作計畫,並聽取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意見予以修正,納入氣候變遷風險相關議題及其管理目標。 | |
策略 | 所鑑別的短、中、長期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 1. 短期: |
▪ 轉型風險:客戶行為變化、原物料成本上漲。 ▪ 實體風險: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降雨(水)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 ▪ 市場機會:使用更高效率的生產和配銷流程及新技術。 |
||
2. 中期: | ||
▪ 轉型風險:客戶行為變化、原物料成本上漲、強化排放量報導義務。 ▪ 實體風險: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降雨(水)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 ▪ 市場機會:使用更高效率的生產和配銷流程及新技術。 |
||
3. 長期: | ||
▪ 轉型風險:客戶行為變化、原物料成本上漲、強化排放量報導義務、提高溫室氣體排放定價。 ▪ 實體風險: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降雨(水)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 ▪ 市場機會:使用更高效率的生產和配銷流程及新技術。 |
||
在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上與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衝擊 | 1. 轉型風險: | |
1.1 客戶行為變化: ▪ 因政策法規的關係,切換低碳能源後在產品成本以及企業營運成本上相較高,故同步調整資源的使用效率(優化配送流程、使用可回收材料等等),以利降低營運成本。 ▪ 另一方面公司針對對應氣候變遷的調適能力,做風險管理及機會掌握,使用低碳供應鏈(綠色包材、綠色循環製造技術等等),擴大產品應用於綠色產業(電動車、智慧電網產業鏈等等),將其作為綠色行銷的方式提升形象,確保競爭力,增加客源以及曝光率。 1.2 原物料成本上漲: ▪ 收斂供應商數量,以量制價方式控制成本。 ▪ 評估及驗證使用回收材料(例如板材塑料回收再利用)。 |
||
2. 實體風險: | ||
2.1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 ▪ 鑑別氣候相關風險,以保險轉嫁風險,在投保商業火險附加颱風洪水險,保障範圍包含建築物、營業裝修、營業生財、機器設備、貨物等,免於氣候變遷與極端天氣衍生的危害來降低營運損害。 ▪ 評估廠區水災與旱災風險,研擬及執行風險減緩措施,避免廠區中斷或影響工作安全。 ▪ 依據公司制定之「緊急應變計劃辦法」充分掌握及運用所有可用的資源,以期在最短時間內掌握處理原則,並在氣候災變發生時能降低災害的影響,使人員財務之損失亦能降至最低。發生災害事故時,各單位應立即通報,並依各僅及應變處理流程採取必要之搶救,並於事後實施事故調查,分析檢討及改善。 ▪ 每年須依所訂之緊急應變計劃,舉辦相關教育訓練並進行災害演練至少一次,於演練結束後適時檢討緊急應變計劃之適用性,使意外發生所產生的損失降至最低。 2.2 降雨(水)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 ▪ 建立完善水情監控機制與緊急應變程序,並定期演練。 ▪ 建立備用水池,於缺水時進行水車載運廠區用水,以維持廠區營運。 ▪ 因應乾旱缺水風險,透過節水及備妥水車並於各廠設置3日用量的備用水池。 |
||
3. 市場機會: | ||
3.1 降雨(水)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 ▪ 建立完善水情監控機制與緊急應變程序,並定期演練。 ▪ 建立備用水池,於缺水時進行水車載運廠區用水,以維持廠區營運。 ▪ 因應乾旱缺水風險,透過節水及備妥水車並於各廠設置3日用量的備用水池。 3.2 降雨(水)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 ▪ 建立完善水情監控機制與緊急應變程序,並定期演練。 ▪ 建立備用水池,於缺水時進行水車載運廠區用水,以維持廠區營運。 ▪ 因應乾旱缺水風險,透過節水及備妥水車並於各廠設置3日用量的備用水池。 3.3 使用更高效率的生產和配銷流程及新技術: ▪ 在地採購與主要銷售地生產,減少運輸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 汰換並更新生產設備,減少能源損耗。 ▪ 推動低碳自動化生產,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成為產業低碳製造標竿。 3.4 自動化生產流程預計2025Q2完成,說明如下: ▪ 減少人為錯誤與資源浪費:自動化生產能夠提高準確性和一致性,減少由於人為錯誤造成的產品不合格和材料浪費,間接降低因製造廢品而產生的碳排放。 ▪ 縮短生產周期:自動化能加快生產過程,縮短生產時間,從而減少能源消耗和設備運行時間,進而降低相關排放。 ▪ 設備運行效率提高:自動化設備能夠更高效運行,減少設備閒置時間,從而減少因低效運作導致的能源浪費與碳排放增加。 |
||
在策略上的韌性,並考慮不同氣候相關情境 | 1. 參照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所公布的2℃情景,模擬分析未來的氣候變遷的影響,並據此制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與預估未來減碳量,作為營運策略調整之參考。 2.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 ▪ 在氣候變遷下,颱風和豪雨都越加嚴重,將可能使公司之營運據點面臨天然災害,造成營運中斷或人員傷亡。 ▪ SSP1-2.6 :21 世紀中、末臺灣平均年總降雨量增加幅度約為 12%、16%。21 世紀中、末平均年最大 1 日暴雨強度增加幅度約為 15.7%、15.3% ▪ SSP5-8.5: 21 世紀中、末臺灣平均年總降雨量增加幅度約為 15%、31%。21 世紀中、末平均年最大 1 日暴雨強度增加幅度約為 20%、41.3%。 ▪ SSP5-8.5:21 世紀中、末,影響臺灣颱風個數將減少約 15%、55%,強颱比例將增加約 100%、50%,颱風降雨改變率將增加約 20%、35%。 3. 『平均氣溫上升』: ▪ SSP1-2.6:21 世紀中、末之年平均氣溫可能增加 1.3ºC、1.4ºC。各地高溫 36ºC 以上日數增加,21 世紀中、末,增加幅度約 6.8 日、6.6 日。 ▪ SSP5-8.5:21 世紀中、末之年平均氣溫可能上升超過1.8ºC、3.4ºC。各地高溫 36ºC 以上日數增加,21 世紀中、末,增加幅度約 8.5 日、48.1 日,其中,以都市地區增加較其他地區顯著。 4. 情境模擬: ▪ 本公司參考SSP1 2.6及SSP5 8.5情境,由風險管理小組討論短、中、長期區間定義,設定「1-3 年」為短期、中期為「3-5年」、「6-10 年」為長期並據此進行氣候風險與機會評估。氣候風險類型包含轉型風險與實體風險兩大類別,其分別再區分為政策與法規、技術、市場、聲譽,以及立即性和長期性。機會則區分為資源效率、能源來源、產品與服務、市場以及組織韌性,共五大類別。 ▪ 實體風險以SSP5 8.5情境進行模擬,SSP8.5為溫室氣體⾼度排放的情境,實體風險的可能性越⼤,其風險越⾼。 ▪ 轉型風險以SSP1 2.6情境進行模擬,氣溫越接近2.0°C的情境中,較接近淨零排放及符合現在的趨勢,會造成法規風險,如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改修法成氣候變遷法,對企業的法規風險就會加⼤。 ▪ 有關實體風險對財務之影響,因極端氣候風災達停止上班基準,導致產線停止運作之損失,以及極端氣候乾旱限水,公司儲水運水導致營運成本增加。上述實體風險損失經情境模擬,對公司影響有限,預估每年不高於營收之0.5%。 ▪ 在轉型風險部份,因公司目前範疇一及範疇二合計溫室氣體排放未超過1萬噸,短期內未達碳稅起徵標準。另契約容量2100KW亦未達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契約容量標準,故短期內轉型風險對公司財務影響有限,惟公司將持續關注法規變動以符合法規之要求。 |
|
風險管理 | 在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和評估流程 | 1. 氣候風險鑑別: 本公司風險管理小組根據以往歷史災害、政策法規及市場趨勢,並考量氣候風險因子、利害關係者關注重點等,進行氣候風險辨識。氣候風險評估邊界,主要以112年營收占比佔95%以上的台灣公司為主,依據各單位提供氣候變遷因素可能造成公司營運轉型及實體風險與機會進行討論。 2. 氣候風險評估: 風險管理小組針對已辨識之氣候風險類型及項目,共同討論就發生機率、時點及對營運衝擊程度,據其重大程度排序並繪製風險矩陣。 |
在氣候相關風險的管理流程 | 1. 氣候風險控制: 風險管理小組於衡量及彙總風險後,對於所面臨之風險,考量氣候風險胃納、風險回應之成本效益、可能性與衝擊的降低幅度等因素,採取對應之風險管理對策,使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程度。 2. 氣候風險監督管理: 公司治理主管規劃、主導及督促風險管理小組之氣候風險辨識、衡量、控制及監控,每年定期向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氣候風險管理相關資訊、執行情形,與後續追蹤改善事項、因應措施與策略目標等。 3. 風險報導與揭露: 風險管理小組除依主管機關規定揭露相關資訊外,並於年報、公司網站揭露與企業風險管理有關資訊,以提供外部利害關係人參考。 |
|
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評估和管理流程如何整合在公司的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 本公司由審計委員會負責監督氣候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小組依據「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執行集團營運風險的辨識、分析、評估、控制等管理流程。並將氣候風險整合風險管理架構中,依程序進行風險辨識與評估,制定因應方針與策略後,由各權責單位執行,並向董事會報告執行成果。 | |
指標和目標 | 說明公司依循策略和風險管理流程進行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指標 | 氣候變遷減緩方面,本公司以單位溫室氣體排放量作為主要的量化評估關鍵指標,用電密集度、廢棄物密集度、用水密集度、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等指標。 |
範疇一、範疇二和範疇三溫室氣體排放和相關風險 | 自2023年起,持續執行盤查範疇一、二、三溫室氣體排放量,依循ISO14064-1標準進行盤查 ;2023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公噸CO2e)如下列: | |
範疇一:433.5937 (公噸CO2e)。 範疇二:7,137.7281 (公噸CO2e)。 範疇三:1,534.2111 (公噸CO2e)。 |
||
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目標, 以及落實該目標的表現 | 1. 降雨(水)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 ▪ 建立完善水情監控機制與緊急應變程序,並定期演練。 ▪ 建立備用水池,於缺水時進行水車載運廠區用水,以維持廠區營運。 ▪ 因應乾旱缺水風險,透過節水及備妥水車並於各廠設置3日用量的備用水池。 2. 請敘明達成目標及指標採取的行動方案: ▪ 汰換並更新老舊生產設備,減少能源損耗。 ▪ 購置節能設備,汰換能效不佳冰水主機。 ▪ 推動低碳自動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 執行隨手關燈及控制冷氣溫度,及控制冷氣溫度,對設備運作時間管理調整以優化能源使用效率。 ▪ 關注碳稅法規變化,於碳排量達碳稅門檻時,評估規劃購買綠色能源憑證。 ▪ 關注再生能源法規變化,於用電契約容量達到再生能源門檻時,評估規劃於廠房屋頂增設太陽能板等再生能源裝置。 |
|
3. 降雨(水)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 ▪ 建立完善水情監控機制與緊急應變程序,並定期演練。 ▪ 建立備用水池,於缺水時進行水車載運廠區用水,以維持廠區營運。 ▪ 因應乾旱缺水風險,透過節水及備妥水車並於各廠設置3日用量的備用水池。 |
||
4. 碳排放與能源管理目標: ▪ 節電量:以2023為基準年,與前一年比較每單位產出用電密集度減少2%。 ▪ 溫室氣體排放強度減少:以2023為基準年,與前一年比較每單位產出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減少2%。 |
||
5. 廢棄物管理目標: 以2023為基準年,與前一年比較每單位產出廢棄物密集度減少1%。 |
||
6. 水資源管理目標: 以2023為基準年,與前一年比較每單位產出用水密集度減少1%。 |
面對 COP28 淨零碳排的全球共識、國家自定貢獻(NDC)及《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上路與歐盟2026年正式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後,走在法規之前,榮創在2013年自主開展了個體的範疇一及範疇二溫室氣體盤查,並取得ISO14064-1系統證書,2023年更進一步提前展開溫室氣體範疇三盤查及驗證,未來我們亦將依照永續發展路徑,逐步推動完成各子公司的溫室氣體盤查與認證,同時也為國際間可能的碳變革及早做出準備。
溫室氣體減量目標
- 節電量:每單位產出用電密集度逐年減少2%,以2023年為基準年,於2030年用電密集度達成13%減量目標。
- 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每單位產出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逐年減少2%,以2023年為基準年,於2030年排放密集度達成13%減量目標。
推動措施
1.汰換並更新老舊生產設備,減少能源損耗。
2.購置節能設備,汰換能效不佳冰水主機。
3.推動低碳自動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溫室氣體排放。
4.執行隨手關燈及控制冷氣溫度,及控制冷氣溫度,對設備運作時間管理調整以優化能源使用效率。
5.關注碳稅法規變化,於碳排量達碳稅門檻時,評估規劃購買綠色能源憑證。
6.關注再生能源法規變化,於用電契約容量達到再生能源門檻時,評估規劃於廠房屋頂增設太陽能板等再生能源裝置。
達成情形
2023 年範疇一及範疇二溫室氣體排放量7571噸,減少545.45噸,減少幅度達14.88%。
2023 年總用電量1440萬度電,總節電量達到 127萬度電,減少幅度達8.11%。
投資於節能相關環保永續機器設備
投資情形及具體成效
2024年本公司投資8,050千元於相關節能環保永續之機器設備,每年約可節省用電626,060度,相當於減少碳排309,273噸,投資項目及效益分述如下:
項目一:老舊冰水主機汰換為新型磁浮變頻式冰水主機
節電能效:2級能效
投資金額:新台幣7,800,000元
省電:61.47度/時,每年可節電538,460度
減碳:以每度電排碳0.494公斤計算,全年可減碳265,999噸
項目二:空調箱風車馬達增設變頻器
投資金額:新台幣 250,000元
省電:10度/時,每年可節電87,600度
減碳:以每度電排碳0.494公斤計算,全年可減碳43,274噸
溫室氣體盤查及確信資訊
111年
範疇 | 總排放量 | 密集度 | 確信機構 | 確信情形說明 |
(公噸CO2e) | (公噸CO2e/千元) | |||
一 | 356.4164 | 0.000148 | SGS 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上述查證意見係SGS依據ISO14064-3準則確信,確信意見為合理保證。 |
二 | 7760.3501 | 0.003219 |
112年
範疇 | 總排放量 | 密集度 | 確信機構 | 確信情形說明 |
(公噸CO2e) | (公噸CO2e/千元) | |||
一 | 433.5937 | 0.000231 | 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 | 上述查證意見係台灣商品檢測驗證中心依據ISO14064-3準則確信,確信意見為合理保證。 |
二 | 7,137.7281 | 0.003798 | ||
三 | 1534.2111 | 0.000816 |
廢棄物管理
本公司廢棄物管理且已通過 ISO-14001 環境管理系統認證,以有效減少對環境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主要可分為一般廢棄物及事業廢棄物,一般廢棄物主要為員工生活垃圾及非製程產生之廢紙、廢塑膠、廢鐵鋁罐等廢棄物,皆委由合格之清運廠商處理。
事業廢棄物主要為廢溶劑、抗靜電金屬袋、擦拭布及廢水處理後之污泥。
本公司推行資源回收再利用及垃圾分類之措施已行之多年,對於各項報廢物品皆交由合格之回收廠商處理,在包裝材料上,也盡可能使用再生物料來降低對環境負荷的衝擊,例如抗靜電金屬袋重覆回收使用,直至抗靜電能力不足時方予清運處理。各項廢棄物清運/處理廠商皆有清除/處理許可證資格,並與廢棄物清除/處理廠商簽訂合約書,公司每年定期至各項廢棄物處理廠訪廠,瞭解廢棄物處理流程,公司亦每年針對有害事業廢棄物(C-0301&D-0902)進行TCLP檢測。
具體廢棄物管理管理措施如下:
1.藉由ISO 14001環境管理系統,推動各項管理方案,如將作業檢點表單導入e化,以達到100%無紙化。
2.落實資源回收再利用強化廢棄物管理,提高資源回收比例。
3.設計減積且減材產品,減少廢棄物產生。
4.優先採用再生材料,以達廢棄物減量並落實循環利用。
5.委託合法廠商清理廢棄物。
廢棄物減量目標:與前一年比較每單位產出廢棄物密集度減少1%。
廢棄物減量達成情形:2023年廢棄物57.48噸,較2022年減少25.49噸,減少比率30.72%。
廢棄物產出情形
本公司各廠區111年與112年廢棄物產出情形如下表:
廠區 | 廢棄物量(噸) | |
111年 | 112年 | |
湖口 | 非有害59.61 | 非有害47.02 |
有害 1.51 | 有害 0.83 | |
四維 | 非有害19.10 | 非有害9.07 |
有害 2.75 | 有害 0.56 | |
合計 | 非有害78.71 | 非有害56.09 |
有害 4.26 | 有害 1.39 |
證書
年份 | 證書 | |
ISO14001 | ISO45001 | |
2024 | 2024_ISO14001_HK&SW | 2024_ISO45001_HK&SW |
2021 | 2021_ISO14001_HK&SW | 2021_ISO45001_HK&SW |
水資源管理
根據ESI(Environment Sustainable Index)統計,臺灣為全球18大缺水國,為了因應缺水之風險,水資源的管理是一項重大的課題。
本公司位於新竹縣湖口鄉新竹產業園區,水資源主要來源為石門水庫、寶一水庫、寶二水庫及頭前溪。自來水來源為自來水公司第三區管理處,汙水排放至新竹產業園區下水道系統營運中心汙水處理廠,經污水處理廠妥善處理達到法令規範之放流水標準後,排放於茄苳溪。
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WRI)的「Aqueduct水資源風險評估工具」,評估榮創能源各廠區的水壓力。結果顯示,在2030年的時候,即便在氣候條件最悲觀的情境下,各廠區所在地區的水資源壓力仍為低到中度 (Low – Medium risk 10%-20%),並未有位於「高度」或「極高度」缺水地區的營運據點。
對於水資源管理,我們確保在品質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提高製程用水的再利用,持續進行廠區用水效率最大化,並在相同用水量的情況下提高產值,生產廠區及建築設置水表,進行用水量監控,減少用水風險。本公司已設置污水處理設備並有專人綜理有關環保事宜,並取得廢 ( 污 ) 水排放許可證,且已通過 ISO-14001 環境管理系統認證,以有效減少對環境生態造成的負面影響。
具體水資源管理措施如下
1.增設儲水設施落實節水管理。
2.建立完善水情監控機制與緊急應變程序,並定期演練。
3.因應乾旱缺水風險,透過節水及備妥水車並於各廠設置3日用量的備用水池。
4.於乾旱期間簽定水車載運契約,確保旱季可進行水源調配
節水目標:與前一年比較每單位產出用水密集度減少1%。
用水減量達成情形:2023年用水量48470度,減少用水量2418度,減少幅度為4.75%。
用水量情形
本公司各廠區111年與112年用水量情形如下表:
廠區 | 用水量(噸) | |
111年 | 112年 | |
湖口 | 30,635 | 34,935 |
四維 | 20,253 | 13,535 |
合計 | 50,888 | 48,470 |
證書
年份 | 證書 | |
ISO14001 | ISO45001 | |
2024 | 2024_ISO14001_HK&SW | 2024_ISO45001_HK&SW |
2021 | 2021_ISO14001_HK&SW | 2021_ISO45001_HK&S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