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議題

榮創能源關注全球氣候行動相關趨勢,配合政府淨零轉型目標 。因此,榮創能源在2024年導入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框架,建構治理架構,將氣候變遷風險納入風險管理之範疇,將氣候變遷風險議題納入ESG重大主題與公司經營策略結合,透過分析政策與法規、市場與科技的轉變、商譽及實體等面向之風險與機會,發展調適及減緩策略,揭露氣候變遷相關財務資訊,展現我們面對氣候風險的韌性與應有的責任及策略,提升與利害關係人間的溝通。

氣候相關資訊執行情形

框架 揭露項目 行動方案
治理 揭露組織與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治理情況:

1. 描述董事會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監督情況。
2. 描述管理階層在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角色。

本公司氣候相關風險監督及治理最高責任單位為董事會,核定風險管理政策與相關規範,審計委員會負責監督及確保風險管理之執行,向董事會報告氣候風險管理結果。
風險管理小組由各權責單位主管擔任,負責氣候風險辨識、衡量與控制之規劃。公司治理主管規劃、主導及督促風險小組之氣候風險辨識、衡量、控制及監控,並向審計委員會報告。
氣候風險管理由風險管理小組進行討論及評估,氣候變遷相關決議再由公司治理主管向高階管理階層報告執行績效及所需的改進建議。每年第四季向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呈報當年度推行成果與下一年度的工作計畫,並聽取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意見予以修正,納入氣候變遷風險相關議題及其管理目標。
面向 揭露項目 執行情形
策略 針對組織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揭露實際及潛在與氣候相關的衝擊:

1. 描述組織所鑑別的短、中、長期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2. 描述組織在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上與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衝擊。
3. 描述組織在策略上的韌性,並考慮不同氣候相關情境(包括2˚C 或更嚴苛的情境)。

1. 針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影響對本公司的策略和規劃,本公司參考TCFD之氣候相關情境分析,使用定量與定性分析以便採取對應措施。本公司面臨的重大氣候風險分為實體風險及轉型風險,實體風險包括電價及原物料成本上升、缺電風險、降雨 ( 水 ) 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轉型風險主要來自各國法令、客戶及投資人對溫室氣體減量及產品節能減碳標準的要求。
2. 短期風險與機會:降雨 ( 水 ) 模式變化和氣候模式的極端變化、原物料成本上升、碳盤查及碳排揭露成本增加,惟若碳排揭露完整與提前因應,可增加客戶之信賴度。中期風險與機會:缺電及電價上升之風險、碳排揭露之法遵要求、碳排計算等成本增加,惟開發低碳產品可提高產品競爭力。長期風險與機會:碳稅等排碳成本增加、低碳供應鏈、低碳研發、生產、運輸配送等價值鏈須配合調整。惟若能以更有效率執行,可增加公司競爭力。
3. 本公司參考SSP1 2.6及SSP5 8.5情境,由風險管理小組討論短、中、長期區間定義,設定「1-3 年」為短期、中期為「3-5年」、「6-10 年」為長期並據此進行氣候風險與機會評估。氣候風險類型包含轉型風險與實體風險兩大類別,其分別再區分為政策與法規、技術、市場、聲譽,以及立即性和長期性。機會則區分為資源效率、能源來源、產品與服務、市場以及組織韌性,共五大類別。 實體風險以SSP5 8.5情境進行模擬,SSP8.5為溫室氣體⾼度排放的情境,實體風險的可能性越⼤,其風險越⾼。 轉型風險以SSP1 2.6情境進行模擬,氣溫越接近2.0°C的情境中,較接近淨零排放及符合現在的趨勢,會造成法規風險,如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改修法成氣候變遷法,對企業的法規風險就會加⼤。 有關實體風險對財務之影響,因極端氣候風災達停止上班基準,導致產線停止運作之損失,以及極端氣候乾旱限水,公司儲水運水導致營運成本增加。上述實體風險損失經情境模擬,對公司影響有限,預估每年不高於營收之0.5%。 在轉型風險部份,因公司目前範疇一及範疇二合計溫室氣體排放未超過1萬噸,短期內未達碳稅起徵標準。另契約容量2100KW亦未達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契約容量標準,故短期內轉型風險對公司財務影響有限,惟公司將持續關注法規變動以符合法規之要求。
面向 揭露項目 執行情形
風險管理 揭露組織如何鑑別、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

1. 描述組織在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和評估流程。
2. 描述組織在氣候相關風險的管理流程。
3. 描述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評估和管理流程如何整合在組織的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氣候風險鑑別: 本公司風險管理小組根據以往歷史災害、政策法規及市場趨勢,並考量氣候風險因子、利害關係者關注重點等,進行氣候風險辨識。氣候風險評估邊界,主要以112年營收占比佔95%以上的台灣公司為主,依據各單位提供氣候變遷因素可能造成公司營運轉型及實體風險與機會進行討論。
●氣候風險評估: 風險管理小組針對已辨識之氣候風險類型及項目,共同討論就發生機率、時點及對營運衝擊程度,據其重大程度排序並繪製風險矩陣。
●氣候風險控制: 風險管理小組於衡量及彙總風險後,對於所面臨之風險,考量氣候風險胃納、風險回應之成本效益、可能性與衝擊的降低幅度等因素,採取對應之風險管理對策,使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程度。
●氣候風險監督管理: 公司治理主管規劃、主導及督促風險管理小組之氣候風險辨識、衡量、控制及監控,每年定期向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氣候風險管理相關資訊、執行情形,與後續追蹤改善事項、因應措施與策略目標等。
●風險報導與揭露: 風險管理小組除依主管機關規定揭露相關資訊外,並於年報、公司網站揭露與企業風險管理有關資訊,以提供外部利害關係人參考。
●氣候風險管理與推動單位: 本公司由審計委員會負責監督氣候風險管理,風險管理小組依據「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執行集團營運風險的辨識、分析、評估、控制等管理流程。並將氣候風險整合風險管理架構中,依程序進行風險辨識與評估,制定因應方針與策略後,由各權責單位執行,並向董事會報告執行成果。
面向 揭露項目 執行情形
指標與目標 針對重大性的資訊,揭露用於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議題的指標和目標:

1. 揭露組織依循策略和風險管理流程進行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指標。
2. 揭露範疇 1、範疇 2 和範疇 3(如適用)溫室氣體排放和相關風險。
3. 描述組織在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目標,以及落實該目標的表現。

節電量:與前一年比較每單位產出用電密集度減少2%。
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與前一年比較每單位產出溫室氣體排放密集度減少2%。
節水量:與前一年比較每單位產出用水密集度減少1%。
廢棄物減量目標:與前一年比較每單位產出廢棄物密集度減少1%。